四川文明网达州讯(王和平)今年以来,达州市渠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的育人体系,按照“四个加强、三个关爱”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首先,从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法治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家校合作等四个方面,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改善课程设置。构建立体化德育体系,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开足开齐课时,刚性要求主课不得挤占音体美等学科的课程,减轻未成年人学习负担。坚持一校一特色打造教育品牌,采用小学、幼儿园“1+N”模式孵化学校特色,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3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组织未成年人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月,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到红色渠县纪念园献鲜花祭英烈;充分利用渠县賨人谷、历史博物馆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示范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二是加强法治教育,构筑法治防线。建设法治教育队伍。组织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法治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目前全县中小学校外法治辅导员和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为100%,开展法治讲座90余场。3月5日,县关工委、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走进文崇镇二校,开展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法治宣讲活动,拉开了渠县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开展多样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素养。加强法治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网站等渠道,定期宣传法律法规。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渠县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增强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宪法晨读、法律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落实“两法一条例”宣传教育。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夯实安全底板。健全安全教育机制。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各学校加强校园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加强校园门禁制度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校园,确保校园安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学校的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未成年人的饮食安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卫。切实防范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广泛开通未成年人诉求渠道,充分发挥留守女童智能手环报警预警的作用,建立留守女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并实施动态调整,保证关爱留守女童全覆盖。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建立家长委员会。各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商讨学校重大事项,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信任。开展家长会。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信息沟通。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工作动态、教育教学信息等,增强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同时,通过关爱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精神生活等三个方面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屏障。
一是关爱心理健康,护航阳光成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重点关注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各中小学利用LED显示屏、黑板报、宣传栏、展板和微信公众号,广泛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5月,利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契机,各学校开展以“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游园活动和“我爱我,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为留守儿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测评。4月,县教育局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人社部心理咨询师等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12场次,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中小学在职教师约8.65万人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加大心理健康辅导。分级分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干预,对可能存在严重或高危心理问题学生及时通知家长转诊治疗,做到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处理得当,家校社协同严防心理健康事故发生。
二是关爱留守儿童,落实帮扶行动。坚持节日慰问。开展“六一”慰问活动,由县领导牵头慰问13所学校130名未成年人,为农村留守贫困儿童、单亲儿童、孤残儿童、贫困家庭的适龄子女发放慰问金300元,书包及价值150元左右的学习用品。组织集体生日。各学校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发放学习用具等物品,让留守儿童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开展结对帮扶。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各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每两月实地走访结对帮扶未成年人至少1次,每年实地走访至少6次,常态化开展家访校访、心理健康辅导、安全自护教育、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励志教育等帮扶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是关爱精神生活,培养新时代好少年。健全基础设施。对标市教育局农村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四室四有”建设标准和渠县学区寄宿制改革建设规划,投资1713万元,新建和改建未成年人宿舍及留守未成年人亲情联络室、心理辅导室、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夯实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条件。县级财政安排工作经费60万元,保障试点学校试点工作有效运转。解决后顾之忧。在10所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试点学校推行“三提(提升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定制公交)”“三补(定制交通补贴、早晚餐生活补贴和住宿费补贴)”,减轻留守未成年人周末假日寄宿的经济负担,确保留守未成年人假日寄宿住得安心、玩得开心、学得舒心。丰富文化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举办“看家乡发展变化 创天府旅游名县”红领巾小讲解员选拔赛、“童声里的中国”传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系列活动,厚植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充分发挥两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让红色文化浸润未成年人的心灵,党史知识熏陶他们的成长。(作者系中共渠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